
納濾膜技術應用 開啟飲用水深度處理新模式
給水處理的目標是為居民提供安全、健康且感官上更易接受的飲用水。目前我國飲用水水質及達標率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當。自2006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頒布以來,我國在水源保護、水廠建設和升級改造、水廠運行管理優化、管網輸配和二次供水水質維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有力地保障了我國城鄉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從飲水與健康的角度來講,良好的飲用水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1、干凈,不含致病菌、重金屬和有害化學物質。
2、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3、含有新鮮適量的溶解氧。
4、偏堿性的,水的分子團要小,活性要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飲用水水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為代表的飲用水深度處理工藝在我國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以納濾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飲用水深度處理工藝在我國也在蓬勃發展之中。
納濾膜一般是指切割分子量在200-2,000道爾頓范圍內壓力驅動膜的總稱。納濾技術不同于反滲透技術。納濾不以脫鹽為主要目的,而以選擇性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為目標。納濾對水中溶質的截留機理包括空間位阻效應、道南效應和介電效應。在飲用水處理領域,目前納濾有三大應用,分別是水質軟化、消毒副產物控制和微量有機物去除。
納濾工藝有著顯著區別于(包括反滲透工藝在內的)其他水處理工藝的技術特征。其技術特點如下:
1、納濾膜對市政自來水中的無機離子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對微量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也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可有效保證直飲水水質。
2、納濾膜不僅可以有效去除細菌、病毒、寄生蟲、降低飲用水硬度等,而且具有出水量大、水質優、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占地面積少等優點。
我國幅員遼闊、水源水質差異極大、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納濾工藝在給水處理領域必有其廣闊的應用前景,納濾較反滲透在經濟性、水質口感和健康等方面更具優勢。納濾膜在其分離選擇性、過水性能、抗污染性能、耐氯性等性能方面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提升納濾工藝的經濟性,加快其推廣應用。
轉載時請注明文章來源“萊特萊德”,否則視為侵權,感謝配合。
編輯:柒柒 技術:星星